大冶资讯网

世界观热点:双人抬物纹彩陶盆——《百件文物说青海》之一

2023-05-15 19:26:55 来源:青海日报

【编者按】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明资源。青海连接甘蒙川滇,通达西藏新疆,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域内文明与域外文明双向交流的通道。历史上,曾有二十多个民族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各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灿若星河的珍贵文物。它们见证了自古以来青海与祖国始终文化相通、血脉相连的紧密联系,见证了青海各民族长期共存共荣,守望相助的历史进程。


(资料图)

从今天起,青海省文物局、青海日报社、青海省博物馆联合推出“百件文物说青海”系列视频,从青海省博物馆众多馆藏中精心挑选若干珍贵文物,以短视频的形式加以展示。一件文物就是一颗闪耀的星辰,众多文物就汇成了一条灿烂的星河。让我们一起畅游文物的星河,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和当代价值,从青海文化这一枝的花繁果茂,去领略中华文化之树的黛色参天。

双人抬物纹彩陶盆

——《百件文物说青海》之一

1995年10月1日,宗日遗址考古工地下着蒙蒙细雨,发掘队员们依然坚持工作。一件稀世珍宝——双人抬物纹彩陶盆的出土,让整个考古工地沸腾了。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是目前黄河上游发现时代较早、面积最大、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宗日文化集中分布在青海湖南侧共和盆地的黄河及其支流中下游,其年代为距今5600—4000年,延续了大约1600年。宗日文化的居民已经实现定居,经济模式采用农业、狩猎与捕捞相混合的多样化经营模式。

除了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宗日遗址还出土了舞蹈纹彩陶盆等文物。宗日遗址的发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河上游的高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仔细端详,这件双人抬物纹彩陶盆为细泥红陶质,大口,唇外侈,鼓腹平底,器表打磨光滑,绘内外黑彩,外彩为三条平行带纹和单钩纹,口沿绘有斜线纹、弧线三角纹和弧线纹。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彩陶盆的内彩,主体纹饰为四组双人抬物图案,每组两人面对面,背微弯,两腿分立,两臂前伸共抬一圆形物,四组人像间以横竖条纹相隔,下面饰以五线带纹。

整幅画面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简练,很多学者认为,它生动地勾画出了远古先民共同劳动的景象,是远古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但也有汤惠生、乔虹等学者认为,这一图案应当解释为“多人共同从事祭祀”。

时至今日,这一文物上的图案究竟为何含义,仍然有待专家学者的破译。

参考文献:

1.《黄河视域中的河湟文化》,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编。

2.《连臂舞的人类学考察》,汤惠生、乔虹。

3.《宗日文化的发现与命名》,格桑本、李国林。

策划:马钧 王丽一

文字:辛元戎

拍摄/制作:罗珺

栏目主编:辛元戎

总监:王丽一

关键词:

热门推荐